花樣年華

 

花樣年華 - in the mood for love

 

 

第一次看王家衛的花樣年華是在星期六下午,跟兩個台灣同學。那天不知怎麼,在戲院等人時,一直遇到認識又不熟的亞洲人,好像所有圖魯斯的東方人都來看電影了。那個場次不少人,約三分之二滿,一對年輕情侶坐離我兩個位子,放映時不停講話,不停換姿勢擁抱,不停干擾我。然我還是愛極這部電影,心中跟著累積被它激發的美麗情懷,當男人決定去新加坡,要求女人跟他排練一次離別場景,我的眼眶濕了。電影結束時,我仍保有一分美麗在心中。然走出戲院時,我必需跟其他人再打招呼,同我一起的朋友又不喜歡這片子。完了!美麗走掉大半。我於是決定,至少要再去看它一次,且這一次,我只能是一個人,我要單獨享受這難得的美麗心情。

所以一個星期後,選了個較冷清場次,我終於一個人,好好地,專心地,看了這部電影。我的眼眶又濕了,在同樣的場景,不過這次,它一直是濕的,直到片子結束。之後在回家的路上,天漸漸黑了,我刻意避開人群,經過古老大教堂,走到冷冷加隆河畔,一切都是美的,我好久沒走得這麼美、這麼浪漫了。

這是一部很美的電影,它的取景、燈光、服裝、音樂…… 然這麼美的形式卻也讓許多人只注意到它的外表,而忽略了與形式緊密結合的內容、情感,這是很可惜的。因為有著美麗形式的電影,內容常流於空洞,不切實際,或是沒什麼內容。王家衛好就是好在他的電影有深刻內容,且也只有經由那些美麗形式才能表達出來。美麗的詩不只是唸起來美,也在於它所啟發的幽微意境。

 

花樣年華 - in the mood for love

 

“花樣年華”帶著文藝氣息,因導演引用的三段文字,那風格馬上將人引進六O年代的氛圍,尤其是六O年代的上海。那時期的作家我不太認識,只有讀過張愛玲,這片子的確也使我想起張愛玲,只是王家衛沒有她的冷酷。文字的功用並不是把片子講明,片頭的文字如同鑰匙,幫助我們進入過去的歲月。片尾的句子則讓電影有了延伸,由觀眾自己去延續,想像這消逝的年代。王家衛總有些很美的意念,如這次所講的“秘密”-片中男主角對朋友說,從前的人如果想留住一個秘密,會去找一棵樹,在樹上挖個洞,把秘密說進去,然後用泥土將它封住。而結局他也真去做了,但是在古老的宮殿城牆中,對著小石洞傾訴,之後用樹鬚將它封住,真的是很美的意像。

 

花樣年華 - in the mood for love


電影的場景不多,卻充份表現出這封閉的年代,隱密的愛,苦悶的心。故事架構不大,卻很細膩。劇情不複雜,卻成功表達許多纖細情感,所以需要敏感的心才能體會。有些人覺得片子太長、太慢,這其實反應了生活的心態,不是嗎?我們每天都很忙,忙著做一直重複的事,不需用“心”思考的事,所以要快,越快越好,這樣日子好過些,久了習慣了,什麼都要快,工作如此,愛情亦如此。誰還記得年少時的暗戀,那有意又似無意的相遇,眼神的交錯,想表達卻不敢揭露,什麼都沒發生,心卻跳地好快,手也不自覺擅抖...... 一天有二十四小時,你最在乎的卻是那一刻,之前只想要遇見他,之後只記得遇見了他。人生不就是如此? 是這一刻刻的累積:從台南坐火車到台中,上車即細細回想從小到大生活的點點滴滴,火車徐徐地開,回憶如電影一幕幕展開,台中到了,我的電影剛好演到目前的人生,就這麼兩個半小時,我又是小孩又是大人地輪番上場。下車的時候,我停佇月台,望著漸行漸遠的火車,我問自己,往後的人生還剩幾小時? 生命就是如此奇妙,我們每一分每一秒都活著,而一回頭望,卻只看見那幾段深刻的時光,我們的花樣年華。

一部好的電影不必快,也不必特意的慢。主要是看要表達什麼。王家衛的電影其實不慢(跟真正‘慢’的電影比起來,它是夠快了),它的節奏是迷人的,配合著演員、風景的韻律。就算它慢,也不是東拖西拖的慢,而像是音樂協奏曲裡最美的慢板。很久沒看到音樂與形式結合如此完美的片子,尤其那反覆出現的樂章,讓人每次感受到相同又有點不同的感覺,因它是活動的,不停延續著、蛻變著。就像一朵花,每次看都是同一朵,但一次比一次成長些、豐富些。也很久沒看到這麼精緻的電影,要很細心觀賞它,因為每一個物件都在跟你說話:演員的表情、動作、步伐、服裝,那有著紅色窗簾的旅館走廊,窄細的巷道樓梯,餐廳的青色杯盤,緩緩上升的煙圈…… 所有的一切都盪漾著無法言諭的情感,它是悲傷的,但是美麗的哀愁。王家衛很擅長運用重覆的手法,重覆的場景、音樂、對白。如在近結尾時,女人去旅館赴約遲了一步,我們於是聽到她重覆男人的句子:「如果我有多一張船票,你會不會跟我一起走?」多深的情感就表現在這個重覆裡。

 
 
花樣年華 - in the mood for love
 
 
片中所傳達的人的猶豫不定,想抓住卻又放棄的心態使人特別揪心。然這就是人生,有些時刻,也許你快一步、勇敢些,多說一句話,再多試一次,多等一下,他就是你的了。但你究竟沒有,所以失去他。而得到些什麼呢?是遺憾,是一顆失落的心。想他變成每天必須溫習的功課,總是要固定將他從記憶中取出,反覆審閱。經過某條街、某扇窗時,多了分愁惆。是多了個只有你知道的秘密,反正說出來也沒人懂。多想回到從前的歲月!那段一切都還有可能的日子。可是別忘了,許多事,其實只要自己知道、明白、認同就好。愛一個人是很美的,所以惦記他時別忘了照見自己,那個念著他的你是美的,思念本身就是一種美麗情懷。也就是在體驗到這個美感時,你的痛苦得到昇華,你成長了,你繼續愛他、念他,卻不再執著於他,因為重要的是他所啟發的幽幽心情。睹物思人是很美的,你看到的不只是他,也是有你有他的美麗歲月。我想這也是為什麼最後當男人重回原地,望著女人的住所,臉上所浮現的微妙一笑。也是為什麼他想留住這個秘密,延續這個秘密。
 
 
花樣年華 - in the mood for love

 

這是部懷舊的電影。王家衛很用心呈現他的六零年代風情。這當然不是真正的六零年代,而是王家衛眼中的過去歲月,是隔著有色眼鏡望出去的世界,個人藝術的六零年代。他沒有歌頌這個年代,他只傳達這個時代的美麗。電影結局非常高明:在愛情故事結束後,穿插一個平鋪直述的歷史事件(戴高樂訪高棉),這除了給片中男主角到高棉(柬埔寨)理由外,也讓觀眾從兩人的愛情故事清醒過來,回到有著新聞,有著歷史的現實世界。也讓我更加感受這種美麗的愛情與政治家、歷史家眼中的社會毫無關連。之後男人到古老宮殿(吳哥窟)去訴說他的祕密,整個電影藝術在此達到極致。古老的建築常給人震撼,在那裡我們彷彿忘了時間的存在,只感受到永恆。那是一個感情的殿宇,各式各樣的感覺就在那兒飄著盪著,多少愛情就寄放一個個小石洞中。這是一個六零年代的故事,但它的精神是永恆的,很久前就有這樣的愛情,現在也許還有這樣的愛。我在看完電影後,屬於過去的情感回憶不自覺湧上心頭,猛然發覺自己也有屬於自己的花樣年華,希望你們也是。

 

 
 
 
 
arrow
arrow
    文章標籤
    電影 個人創作 王家衛
    全站熱搜
    創作者介紹
    創作者 歐洋 的頭像
    歐洋

    九月的春天 - On connaît la chanson

    歐洋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(0) 人氣()